发布时间:2025-04-05 06:06:59 来源:传媒焦点网 作者:晓晓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继往开来谱新章,共绘肺癌诊疗新蓝图。2024年12月7日,“合力共筑 博愈长生”肿瘤规范化诊疗能力提升项目在杭州正式启动。本次会议采取了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举办方式,吸引了多学科的专家学者以及青年医学专家参与,共话肺癌精准诊疗前沿进展,聚焦心内科如何助力肺癌患者长生存的随访管理,分享临床精准诊疗经验体会。会议伊始,大会主席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李峻岭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周建娅教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杨波教授致开场辞。三位教授表示,本次会议聚焦肺癌的规范化诊疗和安全性管理,不仅展示肺癌诊疗的最新进展,也强调跨学科合作的重要性,以及心血管内科医生在肺癌治疗中的重要作用。随着肿瘤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患者的生存期显著延长,但与此同时,肿瘤治疗相关的心血管毒性也日益凸显。在肺癌的诊疗全过程中,心血管内科医生承担了非常重要的工作。本次会议很荣幸邀请到了诸多位心血管内科医生莅临现场,相信在专家们真知灼见的洞察、学术火花的碰撞中,中国肺癌精准诊疗将迈上新的台阶、开启新的征程。图1. 李峻岭教授在开场致辞时热烈欢迎参会嘉宾图2. 周建娅教授在开场致辞时发表个人观点图3. 杨波教授在开场致辞时预祝会议圆满成功北京肿瘤防治研究会陈琳主任在开场致辞中介绍了北京肿瘤防治研究会科研体系。他表示,自2017年成立以来,研究会凝聚各方面肿瘤防治力量,积极开展肿瘤学科的临床研究,举办肿瘤学术会议,积极推广新成果、新技术,目前已成为业内广受赞誉、深具影响力的学术专业社团。图4. 陈琳主任列举专业能力培训项目第一篇章:肺癌患者诊疗新纪元ALK阳性晚期NSCLC亚洲人群一线治疗的优化选择会议进入第一篇章,在李峻岭教授的主持下,江苏省肿瘤医院彭伟教授解读了ALK阳性晚期NSCLC亚洲人群的一线治疗策略。亚洲患者肿瘤分期更晚、更年轻,可深度缓解、实现高质量长生存的ALK-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是更优选。洛拉替尼是唯一的小分子大环酰胺结构的ALK-TKI,洛拉替尼治疗亚洲亚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超越60个月 [1] ,5年PFS2率达67% [2] ,总体客观缓解率(ORR)达81% [1] ,颅内ORR达69%且均达到完全缓解(CR) [1] ,5年无颅内进展率高达98% [1] 。安全性方面,洛拉替尼治疗亚洲人群安全性良好,超5年随访未发现新的安全性信号,因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致停药率仅5% [1] 。基于此,国内外权威诊疗指南一致以高质量证据和高推荐级别推荐洛拉替尼作为ALK阳性晚期NSCLC一线优选药物 [3-7] 。图5. 彭伟教授发表学术报告,强调洛拉替尼为亚洲人群带来生存获益跨学科共同支持肺癌诊疗纪元在杨波教授的主持下,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刘军教授阐释了肺癌慢病患者心血管安全性现状与管理。约1/3的癌症患者合并心血管疾病(CVD) [8] ,癌症本身、相关治疗及共病因素等增加CVD风险 [9] 。因此,在肺癌逐渐“慢病化”的背景下,越来越多在心内科门诊挂号的患者将不再是仅仅罹患心血管疾病,还可能是带瘤生存的肺癌在治患者,用药管理需要考虑到肿瘤的因素、抗癌药物与心血管疾病药物的相互作用。癌症患者在不同治疗阶段的CVD风险呈动态变化,需主动干预以降低CVD风险 [10] ,这其中,心内科医生在肿瘤诊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图6. 刘军教授发表学术报告,强调心内科参与癌症患者CVD管理的重要性讨论环节不同的抗肿瘤治疗可能出现不同的CVD,安全性管理对于保障临床疗效非常重要。在李峻岭教授的主持下,来自国内多个医疗中心肿瘤及心脏疾病领域的专家学者,针对不同抗肿瘤治疗方案导致CVD 的发生与管理,分享诊疗经验和注意事项。第1例患者在接受安罗替尼治疗后(治疗>1年)出现高血压、高血脂和心绞痛,并最终出现心肌梗死。冠脉造影显示左冠脉近端狭窄85%,并采用药物洗脱支架进行冠脉介入治疗,并且接受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停止安罗替尼,常规免疫治疗后生存至今。该病例提示患者用药过程中需监测CVD毒性,预防及管理致命性CVD。第2例患者在帕博利珠单抗治疗1年后发生心脏毒性,在连续甲泼尼龙(80mg/d)治疗7天后症状缓解,2周内患者接受了逐渐减量的甲泼尼松龙治疗,停用帕博利珠单抗8个月后至今肺部病灶保持稳定,肝转移灶消失。该病例提示在PD-1/PD-L1抑制剂治疗期间,心肌酶和心电图的持续监测对于即刻检测免疫相关心脏毒性具有重要意义。第3例患者在洛拉替尼治疗后仅出现高脂血症,最初接受瑞舒伐他汀(40mg/d)治疗,高脂血症先改善后开始升高,后续开始依折麦布治疗,高脂血症得到改善,微小病变经ACEI治疗后获得改善。分析该病例,发现瑞舒伐他汀的剂量可能过高,中国人群通常使用10—20mg的剂量。图7. 讨论嘉宾集思广益第二篇章:肺癌规范化诊疗与慢病化随访肺癌患者长生存治疗的规范化管理会议进入第二篇章,在周建娅教授的主持下,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张维峰教授从心内科视角,谈肺癌患者长生存治疗的规范化管理。CVD和肿瘤是当今造成人类死亡的两大最主要慢病,肿瘤患者患CVD的风险显著增加。ALK作为“钻石”突变,携带该突变NSCLC患者的预后良好。在ALK阳性NSCLC长生存的现状下,实现患者高质量生存成为医患关心的焦点问题。肿瘤科医生可以在治疗前或是用药初期对ALK阳性NSCLC患者进行风险评估,促进临床决策的制定,有助于后续药物的选择,保障患者高质量的生存。其中,三代TKI洛拉替尼可为患者带来长生存获益,一线治疗的中位PFS超过60个月,并且安全性良好,高脂血症为多一、二级,可控可管理。洛拉替尼的停药率仅5%,因AE导致洛拉替尼减量不影响疗效 [11] 。图8. 张维峰教授发表学术报告,强调洛拉替尼因TRAE致停药率低临床医生应知悉洛拉替尼治疗时不良反应可能发生的中位时间,提前密集监测,及早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例如洛拉替尼治疗导致的高脂血症的中位发生时间约15天,专家可通过定期监测(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药物治疗进行有效管理。调脂的首要目标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调脂药物包括主要降低胆固醇的药物、降低甘油三酯的药物等。不同降脂药物的代谢途径不同,使用时应注意避免发生药物相互作用。针对不同的降脂幅度要求,应采用不同的单药或联合用药选择,不能直接选择增加降脂药物剂量。ALK阳性NSCLC诊疗与随访管理案例在周建娅教授的主持下,方敏教授分享了洛拉替尼一线治疗ALK融合阳性肺腺癌病例。该61岁女性患者入院后初诊为ALK阳性ⅣB期肺腺癌,2022年10月25日开始行洛拉替尼(100mg)靶向治疗,至今疗效为部分缓解(PR),PFS超过25个月。在靶向治疗期间,患者接受过放疗和双膦酸盐抗骨破坏治疗,出现高甘油三酯血症和体重增加的不良反应。在服用瑞舒伐他汀(10mg qd)后,甘油三酯水平未能下降。患者改用PCSK9抑制剂,甘油三酯水平得到明显下降。图9. 方敏教授分享临床病例,不良反应可通过对症治疗缓解讨论环节会议进入讨论环节,在杨波教授的主持下,卜昆鹏教授、蔡哲钧教授、苍宏宇教授、陈鑫教授、方年新教授、蒋鹏教授、刘先霞教授、罗碧辉教授、马艳梅教授、乔鲜丽教授、信满坤教授、浙江省台州医院徐有祖教授针对高脂血症的干预与管理,分享学术见解。高脂血症是洛拉替尼治疗时常见的不良反应,大多数为1-2级,大多数通过降脂药物获得有效控制,直接停药不明智,洛拉替尼减量不减效。他汀类降脂药物选择的核心原则为避免药物相互作用,首选瑞舒伐他汀、匹伐他汀或普伐他汀。若需要在他汀类基础上增加治疗强度,可联合使用依折麦布。特别提醒,瑞舒伐他汀不建议使用40mg。他汀类药物剂量翻倍,疗效仅增加6%。依据患者ASCVD风险等级,设置控脂目标。低危患者的控脂目标为低密度脂蛋白(LDL-C)在3—4mmol/L以下,中高危患者的控脂目标为LDL-C在2.6mmol/L以下。低危患者可选择他汀类联合使用依折麦布,绝大多数情况下可以达到降脂目标。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需使用贝特类或烟酸类药物,在日常生活中也需要控制饮食。生活方式干预是降脂治疗的基础,如果生活方式干预后仍血脂异常的患者,则需要药物干预。降脂过程中需要定期监测血脂水平,方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有利于稳定或改善血脂水平。图10. 讨论嘉宾各抒己见大会总结会议进入尾声,大会主席李峻岭教授、周建娅教授、杨波教授进行总结致辞。心血管疾病和肿瘤是当今造成人类死亡的两大最主要慢病,不仅肿瘤患者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会增加,而且抗肿瘤药物治疗可能会导致心血管毒性的发生。李峻岭教授指出,单一学科“单打独斗”抗肿瘤的时代已经过去,肿瘤治疗已迈入多学科协同作战的新时代。在跨学科团队诊疗模式中,心内科在心血管毒性管理方面占据主要地位。通过心内科医生的加入,肿瘤患者可有效减少CVD的发生。周建娅教授表示相信在心内科医生的协助下,不用太过担忧CVD的发生,AE是可控可管理的。以洛拉替尼为例,治疗期间出现的高脂血症并不可怕,不会影响靶向治疗,对症治疗即可。通过本次会议,学习到还可以利用依折麦布、PCSK9抑制剂降脂,获益匪浅。洛拉替尼正在引领ALK阳性晚期NSCLC进一步“慢病化”,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杨波教授强调CROWN研究的洛拉替尼5年PFS率超60%,在如此显著的生存获益背景下,高脂血症的AE不应当成为临床用药的顾虑,患者不能轻易停药,应当积极采用降脂药物,保持血脂在正常范围内浮动即可。在肿瘤科医生和血脂专家的通力合作下,共同推进最佳决策,以平衡有效的癌症治疗和 CVD 风险管理,助力患者获得更高质量的长生存。精彩资讯等你来参考文献:[1]Yi-Long Wu, et al. 2024 ESMO. Poster 1279P[2]T. Mok, et al. 2024 WCLC. Abstract MA06.07[3]中国临床肿瘤学会.非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2024.[4]NCCN Guidelines®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2024.V9.[5]Owen DH, et al. J Clin Oncol. 2024 Jul 10;42(20):e44-e59.[6]Hendriks LE, et al. Ann Oncol. 2023 Apr;34(4):339-357.[7]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 中华肿瘤杂志. 2024;46(9):1-39.[8]Raisi-Estabragh Z, et al. Heart . 2023 Jun 14;109(13):1007-1015.[9]Willems RAL, et al. Thromb Res . 2022 May:213 Suppl 1:S87-S94.[10]Wei‐Ting Chang, et al. ESC Heart Fail. 2020 Jul 4;7(5):2135–2139.[11]Solomon BJ, et al. J Clin Oncol. 2024 in press.*此文仅用于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提供科学信息,不代表平台立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相关文章